冰球突破 - 冰球突破试玩官方网站

冰球突破 - 冰球突破试玩官方网站

电子信息行业动态第 101 期

本站 本站 2024-06-12 20

 

一季度VR需求相对疲软,AR展现活跃态势

中国彩电品牌出海步入收获期

手机创新进入第三周期OPPO宣布全面普及AI手机

大容量存储需求看涨,企业级固态硬盘一季度营收增六成

AI PC成行业新动能,PC产业链闻风而动

 

一季度VR需求相对疲软,AR展现活跃态势。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,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XR市场进入传统销售淡季,销量合计16.4万台,环比下滑12%。目前市场热度很高,但由于内容资源的局限,渗透率一直未能达到期望值,这也是XR市场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。消费级VR市场销量为9.8万台,环比下滑6%,主要原因仍然是目前消费级VR偏小众,凸显所配套的内容资源还不够丰富导致;而消费级AR设备销量为6.6万台,同比增长62%。目前国内市场AR领域的融资活跃程度高于VR领域,RokidXREAL和雷鸟创新都有相应的融资动态。另外,从实用性、便利性等也都优于VR。从品牌格局看,本季度国外VR品牌在不断渗透,国内本土品牌份额在缩减,本土品牌份额降至83%。小鸟看看(Pico)品牌稳居第一梯队,份额占据55%Meta凭借Quest 3系列的热销,跃居第二,大朋排名第三,两者并列位居第二梯队。而AR市场,第一梯队XREAL略超雷鸟创新,销量份额分别为32%31%,第二梯队仍然是Rokid和影目,两者份额占整体25%,各梯队均竞争激烈。

从价格来看,由于苹果Vision Pro的加入,VR设备整体ASP的价格继续上涨至4124元,VR设备逐渐从入门级向中高端转移,说明购买VR设备的消费者更加重视沉浸感和互动体验,以及内容的丰富程度。而AR设备价格结构相对简单,仍然以2000-3000元价格段为主。从产品形态看,VR设备在中国市场上,消费者倾向于选择VR一体机,其份额高达76%,这显示了VR一体机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度和接受度。AR设备方面,由于大屏、便携功能仍然是以分体式头显的形式占主导,份额占82%,随着光波导技术的不断突破,AR眼镜份额也连续三个季度增长。

从硬件技术看,消费级VR市场屏幕显示中,Fast LCD仍占据主导地位,但份额降至91%,而Micro OLED份额连续五个季度增长,此外,三星在SID 2024展会上展示了用于XR1.03英寸RGB Micro OLED显示器,显示出Micro OLED技术的广泛应用,尤其适合高端设备如Apple Vision Pro等。AR市场中,Micro OLED占主导地位,份额占84%Micro LED虽然目前份额较小,但也在不断增长。


中国彩电品牌“出海”步入收获期。近年来中国品牌的彩电全球出货量占比持续提升,几乎撑起全球彩电市场半边天。奥维睿沃数据显示,在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彩电出货量前五强中,中国品牌占据三席,中国彩电品牌(海信、TCL、创维、长虹、康佳、海尔、小米以及华为)的全球出货量占比从2020年的34.1%提升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44%,年出货量在千万台级以上的中国品牌—“海信+TCL+小米”的出货量占比也从2020年的24.5%提升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33.8%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41-4月,我国电视机出口3200万台,同比增长2.9%;出口额328.91亿元,同比增长14.6%。其中广东彩电产量2378.69万台,同比增长6.69%,占全国的,出口额224.69亿元,同比增长20.64%

中国品牌在全球彩电市场市占率不断提升的背后有三个原因。一是中国品牌纷纷确立出海战略,积极拓展海外市场。二是液晶面板产业链为中国品牌扩张提供重要保障。 中国面板厂LCD面板出货量的全球占比从2020年的54.8%提升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65.1%,产能充足、供应链缩短、面板价格具备强竞争力,为中国品牌扩张提供了重要保障。三是外资品牌战略收缩,部分品牌因为经营不善,将品牌授权出售(东芝、夏普、Metz等品牌),中国品牌成为上述品牌的买家,进而吸收了其部分市场份额。

出于关税、海运成本、现地交付、配套售后这四个方面的考量,中国彩电品牌出海的方式选择在当地投资设厂。目前,TCL海外生产基地分布在越南、印尼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波兰、墨西哥、巴西等七个国家,包含智屏等产品在内的智能终端业务已在波兰、墨西哥、巴西、越南、印尼等地布局制造基地,实现东南亚、南亚、欧洲、北美、南美等各大区域本土化制造的完善布局。创维在德国、南非、印度、印尼、泰国、土耳其、荷兰等七个国家设有海外基地,此外还在埃及、墨西哥等地设有合作工厂。长虹在捷克投建了加工制造彩电产品工厂,年产能在100万台以上,还在印尼万丹省唐格朗市建造了主要生产彩电和空调产品的工厂,实现了本地化和现代化。海信电视也已经布局了南非、墨西哥、斯洛文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工厂。

中国彩电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扩张路线,前期多是凭借价格优势,低价冲量的方式打开市场。现在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和消化本土化需求,推出了激光电视、Mini LED背光电视、OLED电视等原创显示技术加持的高端电视产品,抢占全球中高端彩电市场。如TCL Mini LED电视产品线覆盖了不同尺寸和不同价位段,其今年推出的最新高端Mini LED产品领曜 QD-Mini LED 电视 X11H成为全球唯一一台万级分区的 Mini LED 电视。数据调研机构GfK中怡康公布的数据显示,TCL占据了全球Mini LED电视市场份额的50.5%。创维则充分发掘OLED电视的市场潜力,推出了65英寸、75英寸和77英寸的高端OLED电视,撬动北美高端市场。


手机创新进入第三周期OPPO宣布全面普及AI手机国产品牌OPPOAI战略媒体沟通会上宣布将全面普及AI手机,并提出未来AI手机将通过全栈技术革新和生态重构,持续变革移动体验2024年将为约5千万用户提供生成式AI功能智能手机相比其他智能设备,具备极高的普及率、领先的网络连接性能和强大的多模态能力,是当前移动AI的最佳载体。IDC发布其最新的研究报告进一步佐证了AI手机的巨大潜力预计20241000美金以下价位段的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500万部,同比增长250%

目前,苹果、三星、华为、vivoOPPO、小米、荣耀、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手机根据彭博社报道,苹果正计划为其移动操作系统 iOS 18带来重大升级,iOS 18有望成为 iPhone 历史上“最重磅(Biggest)”的软件更新深入挖掘生成式AI的无限潜力,不仅仅局限于Siri的交互优化,更将此前沿技术融入Apple MusicPagesKeynote乃至Xcode等核心应用,彻底重塑用户的多维度体验。与此同时,手机领域的另一巨擘三星其最新旗舰产品S24系列以“Galaxy AI”为核心卖点,誓借助一系列创新性AI技术,深刻变革用户的日常互动模式,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水平。中泰证券认为,随着AI手机加速渗透,2027年渗透率有望近半,苹果、三星、OPPOvivo、华为等多品牌推出AI手机,搭载端侧大模型实现智能功能。


大容量存储需求看涨,企业级固态硬盘一季度营收增六成。受供应商减产影响,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涌进的大容量订单需求尚未被完全满足,加上其他终端产品欲凭借建置低价库存的采购策略而扩大订单,叠加AI服务器带动大容量存储需求明显成长,部分北美客户开始扩大采用QLC大容量固态硬盘取代机械硬盘,带动第一季企业级固态硬盘采购位元季增逾两成,在量价齐涨的情况下,2024年第一季企业级固态硬盘领域主要企业营收达37.58亿美元,季增62.9%

TrendForce预测第二季AI服务器对大容量固态硬盘的需求持续看涨,除了推升第二季企业级固态硬盘合约价格续涨超过两成,预估第二季企业级固态硬盘营收成长幅度仍有机会续增20%QLC大容量产品的需求动能明显优于其他容量。三星方面,作为北美客户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的主要供应商,订单成长明显优于其他业者,加上能供应企业级的QLC固态硬盘产品,带动第一季企业级固态硬盘营收达17.82亿美元,季增85.4%,而受惠北美需求仍强劲,第二季营收可望再季增三成以上;SK集团方面,旗下Solidigm长期耕耘QLC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,随着AI客户扩大采用,订单呈现翻倍成长,带动第一季企业级固态硬盘营收达11.44亿美元,季增49.3%。第二季同样持续受惠大容量固态硬盘订单支撑,预估营收可望再成长逾三成。美光受惠于量价齐涨,第一季企业级固态硬盘营收达3.74亿美元,季增49.4%;铠侠第一季企业级固态硬盘营收达3.26亿美元,季增50.1%。第二季持续获北美客户订单支撑,营收有望再次达到季增约两成。西部数据客户群多集中北美,但由于产品线较局限,营收仅季增18.1%,达1.33亿美元;值得注意的是,西部数据也同样积极争取大容量存储产品出货,未来将会量产162QLC固态硬盘,甚至为了加速量产PCIe5.0固态硬盘,打破自行开发主控IC惯例,开始与第三方主控厂商共同研发新一代产品,显示出西部数据积极扩大产品规模,支撑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营收稳定向上的决心。


AI PC成行业新动能,PC产业链闻风而动。随着AI硬件终端技术的发展迅速,2024年有望成为AI PC元年,在AI PC的带动下,PC的应用场景将得到进一步拓展,推动市场的新一轮增长。事实上,PC行业此前长期处于低谷之中,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,全球PC出货量已经连续8个季度出现同比下降,市场在需求疲软和依赖大幅促销的情况下复苏缓慢。但随着AI PCPC行业的变革带动,业内普遍预计,PC市场萎缩似乎已经触底,将重回增长轨道。据Canalys统计数据,今年一季度,全球PC出货量一改连续几个季度下滑的颓势,出货量达到5720万台,同比增长3.2%IDC预计今年中国(大陆)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4687.4万台,复合增速为6.61%

AI PC市场高预期的背景下,吸引了英特尔、英伟达、AMD、高通等芯片厂商,以及联想、惠普、华为、苹果等PC厂商纷纷入场布局,今年以来,产业链上下游亦闻风而动,上到芯片厂商,下至传统PC厂商,都在加速抢滩AI PC市场。例如,今年年初,英伟达在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(CES)上推出了三款面向消费者的全新显卡,包括RTX4080SUPERRTX4070TiSUPER4070SUPERGPU(图形处理器)芯片产品,这是英伟达公司为AI PC设备专门推出的新的GPU芯片;下游厂商中,联想也推出了一系列AI PC产品,此外,戴尔、惠普、华硕等头部PC厂商也相继发布了AI PC产品。据IDC预测,今年AI PC在中国的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8.1%上升至54.7%,其有望在换机潮中加速渗透PC市场。

在一些传统PC厂商眼中,AI PC已被视作未来的业绩增长点。惠普CEO恩里克·洛雷斯预计,在2024年下半年,惠普约10%PC销量将来自AI PCAI将在2025年和2026年对PC销售产生更大影响。此外,尽管AI PC对于PC行业的整体带动尤为重要,但业内也认为,AI PC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,技术、应用、生态的最佳实践都还处在探索期,目前整个市场还没有开展大规模的相关布局,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。